毁掉一个孩子,就让他沉迷于“垃圾快乐”

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快乐,但有些快乐,是“有害垃圾”。 

近日,微博上关于“学生上网课的真实状态”的话题,引起了上千万网友的关注和讨论。

其中一个博主分享的高赞视频,让人唏嘘: 
视频中,有的孩子,一边睡觉,一边上课;有的孩子,用电脑听课,手机玩游戏。 
更有甚者,左手可乐奶茶冰雪碧,右手炸鸡汉堡大薯条,一边上课,一边在零食堆里寻找快乐。 
为了享受一下短暂的快乐,这群孩子不愿意早起,每天睡到自然醒。 
在各种学习软件、资料堆里,躺着睡大觉,网课不想上,慕课不想刷,作业不想动。 
浑浑噩噩,度过一天又一天。 
甘愿沦为碎片化娱乐的俘虏,让无节制的感官享受淹没自己。 
试问这样沉迷于垃圾快乐的孩子,哪还有未来可言? 
虽然获得了短暂的满足,但却在这种快乐中,丧失了自制力和学习能力,懒得思考,懒得进步,让自己的未来,被这种快乐一点点偷走。 
难怪有人说,毁掉一个孩子,让他纵欲享乐。

垃圾快乐

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 
知乎上,有一个话题:“如何看待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,就是给他一部手机?” 
有网友回答到:“玩手机不可怕,可怕的是垃圾快乐。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垃圾快乐当中。” 
是什么引发了垃圾快乐?那就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。 
心理学家亚当·阿尔特说:“游戏、八卦、直播等娱乐产品,就像毒品,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。” 
孩子一旦尝到了垃圾快乐的甜头,就会上瘾,忍不住地想要更多,甚至会让意志迷失,忽略了本来应该做的事情。
垃圾快乐到底有多可怕? 
就拿玩手机举例,美国曾发起一项调查: 
科学家花了10年时间,跟踪调查了100个孩子,其中有50名经常玩手机,另外50名接触不到手机。 
10年之后,结局让人震惊。 
在那些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当中,只有2人考上了大学。 
在那些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当中,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学。 
其中,有16个孩子获得了全额奖学金。 
手机满足了孩子一时的欢愉,但是手机制造出的垃圾快乐,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,杀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,更杀死了孩子的上进心。 
垃圾快乐,不仅拉开了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,也在一步步毁掉孩子。
垃圾快乐,危害堪比毒药  
仔细观察,你就会发现,那些爱玩游戏,刷视频,爱看电视剧,沉迷于垃圾快乐无法自拔的孩子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
对能获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,毫无兴趣。 
宝妈群里有一位妈妈说:
“没有玩游戏之前,孩子又乖又听话。成绩在班里也很好,老师们都夸她,这孩子真聪明啊。 
可是,自从孩子迷上了游戏之后,每天回家不写作业、不想吃饭,就想先玩手机。一学期的时间,成绩直线下滑。 
现在孩子天天闹着要玩,如果不给就开始抹眼泪,撒泼打滚。甚至砸东西。 
哎,当初说什么也不该让他玩游戏。”
以前觉得孩子玩游戏没啥,但等到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,后悔已然来不及。 
孩子体验过游戏的快感,就很难从中走出来。 
这时,如果有人阻止他,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,发脾气,大闹特闹。 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要么束手无措,要么暴力制止。显然,这两种都不是什么好办法。 
因此,千万别让孩子沉迷于垃圾快乐,一旦陷入,就只能一步步沉沦。
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的一道墙 
当孩子体会到这种“垃圾快乐”的快感,他们根本没有自制力,能够做到拿得起、放得下。 
如果家长没有干涉,孩子就沉溺其中。 
所以,避免孩子在垃圾快乐中沦陷,重回正常的学习,是父母的首要责任。 
当孩子在垃圾快乐的边缘疯狂试探时,不如试试这三个方法: 
1. 言教不如身教 
孩子天生就会模仿,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。 
著名的苹果之父乔布斯,从来不在家里摆弄电子产品。 
曾经有记者采访他问:“您在家玩手机吗?” 
乔布斯回答:“我们家限制出现电子产品。” 
于是,每天晚饭后,乔布斯家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孩子们会一起看书,一起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,没有一个人愿意抱着手机和iPad看。 
杨绛先生也说:“好的教育,榜样的力量很重要”。 
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引领孩子,比讲千百遍道理更有说服力。 
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、多运动、不过度沉迷于手机,自己就要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,用榜样的力量,潜移默化影响孩子。
2. 培养孩子“延迟满足”的能力
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,沦为垃圾快乐的奴隶,很多父母认为,只要不给孩子看手机就行了。 
于是强制没收,禁止他们玩手机。 
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办法。 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做“禁果效应”,也叫“亚当夏娃效应”,意思是:
越是禁止的东西,就越会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,就越想要得到手。 
孩子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,家长越不让孩子玩手机,孩子们反而越想玩。 
父母也做不到完全杜绝,孩子不可能永远不接触这些娱乐。 
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个漫长的过程,严防死守从来不是最佳选择,循序渐进才是。 
当孩子特别想玩游戏的时候,我们应该把禁止变成商量,可以跟他说:吃完饭再玩或者做完作业再玩。 
孩子会觉得爸妈没拒绝我,我过一会还能玩。 
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下去,知道要先做正事再娱乐,长此以往,那他就不会沦陷于垃圾快乐。
3. 可以陪伴,就不要走开 
两弹元勋“邓稼先”先生是一个很会陪孩子玩的爸爸。 
他虽然很忙,可是一有时间他就会陪孩子玩。 
带上孩子去爬山、游泳、散步。 
他会把孩子们放在自行车上,带着孩子们兜风,和儿子比赛玩游戏,甚至一起放鞭炮。 
龙应台说:“玩,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。” 
孩子从小浸润在大自然,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,在父母的陪伴与关怀成长,孩子自然会眼界拔高,心中有更广阔的世界,就不会沉溺于小小手机这一方天地之中。 
父母应该尽量空出时间,与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下奔跑,放下手机、丢掉ipad,忘却电子产品。
只有真心地陪伴孩子,主动关心和靠近孩子,才能让孩子在爱的守护下,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,忘却虚拟世界带来的“美好”。 
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,不如说拼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。 
孩子是否遭受垃圾快乐的荼毒,和虚拟世界的关系并不大,主要是取决于父母的态度。 
父母教育的缺失,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。 
愿每个家长,都能用爱和陪伴填充孩子的心灵,用以身作则,引领孩子增加灵魂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。

*作者:锦七七,来源:秋葵妈妈


  • 自编书,社交网站内容一键印书

    我的书 优惠活动

  • 在线编辑 | 实时预览 | 高清印刷

微信书QQ空间印书博客印书 更点自编书相册 QQ说说日志相册印书